下午,打開音樂資料夾,
突然瞄到「Sacris Solemnis」,手指就很自動的點了下去。
因為我現在需要這種氛圍,
幫助心情從震盪中穩穩回升。
聽著的同時,突然想到之前看過的詩篇章節裡頭的一句話。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
然後我就打這整串話搜尋,
原來,是出自於聖經詩篇第23節。
我繼續的翻,繼續往下看,
不小心翻到網路上的某位不認識的網友,對於詩篇23節的感想
以下為節錄:
詩篇23篇的內文,其實是最能切入基督教信仰核心的一章。
意思是說,它象徵基督教信仰的階段和呈現的樣式,
當然聖經每一章都可以,
不過詩篇23篇卻是用最少、最美、最有感情的形式,
說明基督徒的靈命。
大部分基督徒,會有敵基督、反基督、未信者、心地剛硬者的分別,
其實這樣的分別是因為我們人的有限理解力。
有少數的基督徒,卻能夠體會,心地剛硬者和我們自己並沒有分別。
因為,我們都是神看為美好的創造物。
因為,悖逆真理不過是某些原因造成的,不是那個人可惡。
因為,我們自己也並未完全的歸信,也有悖逆,豈能定罪別人?
因為,我們太重視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的判斷認知就是真理,
我們會說別人非真理,卻很少承認自己也是非真理。
因為,我們不願接受,
我們看的外在環境和救主看到的外在環境,其實不一樣。
省去前面的宗教性語言,後面四句卻很有道理。
剎那間,我突然理解了些什麼。
整個心靈平靜很多,很多。
然後覺得有一點慚愧。
雖然,知道自己有錯。
但是如果照這種模式去想,錯的原因不只是沒顧慮到他人感受。
「我們自己也並未完全的歸信,也有悖逆,豈能定罪別人?」
自己也並未完全的信任,也是原因吧?
因為吃過悶虧,
所以心中有了疑惑,同時也讓恐懼矇蔽。
於是選擇了原本那個、自以為不會旁生枝節的方式。
如果能抱持著初衷--就算對方虧待我,仍要待人以誠。
也許一切會有所不同吧?
同樣的,對方也是如此。
如果對方也是完全坦誠,當初也不會發生這件事,
如果這件事未曾發生,我也不會在之後選擇用這種方式,
然後,造成對方的不愉快。
仔細一想,再回到最初,
就會發現原來彼此都是彼此的因果。
「我們太重視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的判斷認知就是真理,
我們會說別人非真理,卻很少承認自己也是非真理。」
不正是如此嗎?
手上緊抓著自己的判斷,卻忘了要更坦蕩的放下疙瘩。
越想越覺得不好意思-.-"
雖然我不喜歡基督教的某些教義,
但不能不說,就算是自己討厭的事物,
也必定有某些東西可以讓自己學習、成長。
生活中處處有啟示。
真心的道了歉之後,真的不知道對方願不願意接受。
領悟後了的我,退後,再退後。
就算是朋友之間也不能缺少溝通,
但是這種東西,也不是一方想要就行的,
唉~真的希望他能消氣。
書屋前.公告張貼處
2012-08-31 恢復因身體因素而暫時停刊的運勢文
2010-07-14 浮島書屋二次裝潢,版型定案,並略做佈置修改。
2010-07-03 覆燈火23歲生日的一個月後, 浮島書屋,開~張~啦~
---------------------------------------------------------------------------------------------------------------------------------------
- Dec 01 Mon 2008 18:47
啟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