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體育課,
我跑去跟校隊的人對打羽球。
【被對方稱讚說「我很強」,不禁得意了起來】
第二節課沒打,我在那邊喊老兼偷懶,坐在一旁納涼。
正當我偷懶的時候突然想到,榮格的原型論,跟亞歷山大。
其實這跟體育課完全沒關係,
【我腦袋裏的✓靈機一動式✓「✓串聯」是✓不限於何時何地何事】
先從亞歷山大說起好了。
國中歷史就學到,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這只是歷史給我們的資訊。
他三場知名的戰役,都是以寡擊眾的傑出戰役。
最後一場高加米拉之役大敗波斯,趁勢奪巴比倫,並取得亞洲之王的封號,
而後進入波斯首都,伯利波里斯,並追捕當時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
最後整個波斯帝國終於納入他的版圖。
已經手握歐亞非三洲版圖的他,卻決定繼續東征。
拿之前柯林法洛演的那部亞歷山大帝來說,劇中負責旁白串場的托勒密,
曾經說過一句話:
「亞歷山大追尋真愛就像他追尋世界盡頭一樣,徒勞無功。」
也許他真的是像導演所想表達出來的概念
【--想超越自己父系傳說中的祖先,✓Hercules,海格力斯】
神話中的英雄海格力斯,曾經爬上高加索山的峭壁,
【解放了被宙斯囚禁在山頂、天天被老鷹啄食的泰坦神族巨人,普羅米修斯】
【當亞歷山大東征的腳步持續到高加索,他卻發現他完全無法越過✓這道天險】
他一開始很堅持,覺得總有辦法過去,
後來卻發現,也許那真的是只有巨人才過得去的天險。
【於是他根據✓托勒密的建議往南進入印度】
通常,歷史上很多君主的豐功偉業與理想抱負,
都是個人野心的包裝,一將功成萬骨枯。
無論,亞歷山大繼續南征的舉動究竟是出自於自己的征服慾,
還是只是托勒密口中一種夢想--尋找世界盡頭。
【擁戴他的人,卻不只是因為他身為君主,所以才「支持」他的夢想】
也是因為夢想的投射作用--當大家都認為這個人絕非常人的時候,
藉由這個人,「也許」得以實現自己無法實現的事情。
類似於賭馬的概念,
【✓你總會選一匹✓你認為最有贏面的馬,✓然後把賭注押在牠身上】
【所以在亂世之中,✓能人志士都希望自己押對寶】
引述到生物的理論上也是如此,
任何一種動物都會折服於比自己強的動物。
在榮格的原型理論中(Archetypes),告訴我們,
每一個人都兼具有各種原型特質,只是或多、或少、或明顯、或不明顯。
我覺得在南征印度前的亞歷山大,
是很典型的追尋者原型。
追尋者,提供了追尋未知的和拓展已知的主動性。
也可以用來解釋,學管理,總會提到的「願景」。
願景,就是畫大餅。而大餅人人會畫,各有巧妙不同,
重點就是,要提供給你部屬一個美好而「可實現」的願景。
讓他們願意跟隨你的腳步去實現目標,
當然,前提是你要先用能力去證明--你是有能力實現那個願景的人。
這個時期雖然身為領導人,但不是統治者,而是追尋者,
引領眾人一起追尋那塊大餅。
通常這種人不光是有能力,還有所謂的領袖魅力。
先不論南征後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連年征戰馬憊兵疲士兵思鄉、或是馬其頓騎兵在叢林戰無力對抗象兵造成的失利、
等等等等各種問題。
在南征印度後的亞歷山大,在問題的處理上,卻是用統治者的原型在對待他的部屬。
當因為各種原因,讓部屬開始無法相信他的願景,
而心生不滿的時候…
無論是責罰或是殺戮過去的功臣大將,當他以統治者之姿在處理一切,
或許就已經註定之後的路,失敗。
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告訴我們,劉備,在三國時代雖然能力不如某些人,
【卻仍能✓鼎立一方的道理】
姑且就把我的這些話稱之為體育課隨想吧。
雖然是隨想,但是也反照自己阿~
因為在隨想的同時,也想起了以前,某些人,對我說過的某些話。
我還是在努力的改善中,
【雖然我✓爆發力仍然很旺盛】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