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篇說到,那天本來準備動手寫一些牌卡心得,
 既然都寫了開頭,我想還是寫完吧~

 這次的雙週運勢,剛好有抽到「跟隨你的心」,所以主題就決定是它了,
 同場加映「傾聽」,與額外的一些心得 XD




201012244323.jpg




 先不管抽牌時,某些額外的感覺。


 單就這兩張牌來看,在實占中,這兩張涵義看似不同,卻也有某些相似之處,
 我覺得是可以拿來做比較的。

 如果只看牌卡中所附的說明書,可能會覺得 "
跟隨你的心" 與「相信」有些雷同。
 "傾聽" 跟「靜心冥想」有點類似;

 事實上並不盡然。






 

 先從說明書中的前兩行來看「跟隨你的心」:

  1、The answer to your question is in your heart.

  2、This card signifies that you can trust your heart's true desires.



 問題來了,那什麼才是「真實的渴望」?


 有些時候的確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諮詢者自己能夠領會。

 但更多時候,抽過這張牌的人,一開始會跟我說: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







 

 而在我實占過程中所得來的經驗,這邊所謂的 true desires,

 有時說的是「曾一度浮現在你心中的念頭」



 這個念頭可能不是特別突出,也許是一個微小的想法、偶然有的一個念頭。

 你知道它,但是你沒有重視它。
 因為在大腦的自我意識 跟
Manomaya Kośa心念意識的拉鋸之下,

 你容易忽略它,使它直接潛回心底深處。
 但是那才是你心底最真實的聲音。





 所以在這次的雙週運勢中,我才會寫說 " 即使只是突然想吃個茶葉蛋 "……等等。
 
 有時候你的心比你自己還清楚--你需要的是什麼。
 所以請仔細聆聽。
 
 







 傾聽,說明書中的重點也大致抓三個:

  1、Just listen to your own thoughts, breath, and the rhythm of your heart.

  2、Have a quiet retreat.

  3、Less talking and more listening is called for right now.





 如果按照上一段中的論述,不就跟
「跟隨你的心」有些相似?XD
 是,卻也不完全是。



 這張在實占中,有時是意味著 " 還有更好的方式 "。

 但也常見於心裡同時有兩三個方案,
 而在這些方案當中,其實已經有最佳解的存在。

 只不過也許它有難度、也許是你不太想面對的事,所以你選擇鬼遮眼。 
 


 然後問著:另一種作法是不是比較好?那我這樣好不好?

 所以,祂們要你「Listen」。

 
 





 單就牌面而論,跟隨你的心還蠻切題的,跟隨心中的光芒。

 傾聽也是。
 在佛教的圖像中,武器通常是智慧的象徵,舉凡斧
、劍、杵,皆是。

 牌面上,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舉劍之姿--用智慧斬斷恐懼的意味很明顯,
 斬斷你的恐懼連結,聽聽你心中真實的聲音。

 或許,偶爾可以當成是東方版本的大天使麥可?XD 









 這兩張在某些程度上都跟聆聽、信任有關,但是層次不太一樣。
 
 說起信任,其實當初會買這
牌,
 就是因為無意間在別的部落格,看到了這張毗濕奴。




201012244314.jpg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以前曾經夢到
毗濕奴兩三次的緣故?

 當初一看到這張,那瞬間心中覺得特別親切,
 心底湧起很溫暖的感覺。

 所以當下就決定,要買這
回家,也成了朵琳系列中第一副入手的牌。
 直到過了八個多月之後,有開始要寫運勢文的打算,
 才陸陸續續購入了其他的
天使卡








 不過我必須要說,其實我是個 很偷懶 的小孩 XD
 不像大部分有接觸牌卡的人,會時常抽牌,去熟悉它、習慣它。


 剛接觸塔羅的頭三年,倒是有這樣做。
 
 去年買了揚昇大師卡後,則省掉這個步驟,
 因為我發現,這是可以完全依賴直覺的一套牌組,直接給予你很多靈感。


 ( 自己覺得我跟它 "關係良好" 這樣 XDD )

 所以就略過以前的步驟,順其自然~ XD

 
偶爾,心中有某些特別的感覺,我才會想抽一張來看看。
 因為我覺得那就是一種
「提點」。









 但是也曾經有人跟我說,他覺得揚昇大師卡不好上手,

 他說:1、有時候光看牌面圖像,無法完全理解寓意。

    2、也不像其他種類的神諭卡,牌上面沒有特別的提示句。





 不過自己在使用上,好像沒有這方面的障礙。

 拿精靈指引卡來說,雖然上面有提示句,
 但在實占上,也不完全依照 " 該張牌上的詞句 " 來詮釋。


 例如說,這次運勢建議的第二組牌,生日。
 腦中直接浮現--生日的時候,誰是主角呢?你。 

 更多時候是對圖像直接反應,像這次第三組牌中的素食,就直接取圖像寓意
 --姿態放低一些。

 第一組牌的婚姻也是直接對
圖像反應



 所以會一直強調,
 記得要看看牌面上的圖案、看它給你什麼感覺。
 雖然,這些對於有在接觸牌卡的人來說,其實不需要刻意提點,
 但應該還有很多是不熟悉它們的人。

 





 而揚昇大師卡這組牌,前面也說了,我覺得是可以完全依靠直覺的,
 往往是在翻開牌面後,直接「去感受」整張牌。

 其實算蠻清晰的。
 在那個當下,你自然會曉得該選用哪一種方式去詮釋。

 可能是因為從接觸塔羅開始,就是習慣
以感受為主的方式,
 所以對我而言,那兩點的問題都不大。

 只有在事後 要提出來跟人解釋時,才會特別去歸類我是取用什麼部份。



 


 





 我喜歡有一整套架構與系統,能用邏輯自行去歸納、分析的學問,
 在這個領域內,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就像占星學。

 但是在占卜的範疇中,我認為還是當下的感受大於理論。



 拿塔羅來說,它有一套完整的架構與規則存在,本身就很具系統性,
 是可以邏輯化去理解的東西。

 但在各種不一樣的牌組之間,根據牌面上圖案的不同,又會衍生出些許不同的解釋。
 在實占中,除了本身的規則,
 還是習慣根據牌面上既有的圖像,以及自己感受到的訊息去傳達。

 也因為從 14 歲那年剛開始去接觸塔羅就習慣這樣,
 所以我一直不是無視論的使用者(笑)



 


 這也有點類似卦辭占跟京房易的差別吧?

 京房易具系統化的六爻很準,
 我自己也覺得好用,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直接去「感受」卦象。

 
感受卦所呈現的象、偶爾再參照一下繫辭,就已經很受用了。
 



 

 不管是塔羅還是易經,其實教導我們的都是人生哲學罷了。

 這種 Oracle Card 也是。

 

 其實我並沒有多厲害,也不是什麼老師,
 就只是跟大家一樣的人。  


 我笑點低的要命、超愛玩電腦遊戲 XDD

 很喜歡皮卡丘、也跟大家一樣心裡偶爾會有一點煩惱,

 充其量大概是比一般人樂觀許多。




 而我所分享的,就只是一些經過自己實際驗證後,所得來的東西。

 不是刻意追求什麼,就只是在生活中自然的學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li (CC) 的頭像
    Ecli (CC)

    .徜徉 浮島書屋.

    Ecli (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